1996年,张凯丽听闻婆婆要来住,大手一挥,那就在小区再买一套房给他们住吧。丈夫张建全却拒绝了,坚持要妈妈住进自己家。 张凯丽,1962年9月29日生在吉林长春,算得上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女演员。她的人生起点挺特别,16岁那年,也就是1978年,她参军了,在部队当了个讲解员,整天对着游客练口才。1981年,她考进吉林艺术学院表演系,开始正儿八经学演戏。毕业后,1985年,她加入中国煤矿文工团,从舞台剧演起,一步步磨练自己。 1987年,她的机会来了。电影《八女投江》里,她演了个英勇的女兵,第一次在大银幕上露脸,观众和导演都开始记住她。同年,她还代表国家去苏联、罗马尼亚、保加利亚搞文化交流,参加了索菲亚戏剧节,算是开了眼界。真正让她火遍全国的,是1990年的电视剧《渴望》。她在里面演刘慧芳,一个善良又坚韧的女人,那角色太深入人心了,直接让她成了“国民媳妇”。1991年,她凭这部剧拿了金鹰奖最佳女主角和北京电视春燕杯,1992年还被评上全国十大电视演员。 90年代的张凯丽,事业那是红红火火。1996年,她演了电影《军嫂》,片子拿了“五个一工程”奖和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故事片。她不光在影视圈混得开,2001年还靠话剧《纪念碑》拿了梅花奖,演技那是杠杠的。后来,她又接了《裸婚时代》(2011)和《咱们结婚吧》(2013)这种热门剧,稳稳地保持住人气。2014年,她还上了真人秀《花儿与少年》,让人看到她活泼又接地气的一面。 就在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,她的生活也迎来了大变化。1996年,她和张建全结了婚。张建全原来是个作家,后来改行做生意,在深圳开了大果商贸投资公司,主攻房地产,混得风生水起。俩人结婚时,张凯丽是大明星,张建全还不太出名,外界难免有点议论,说他俩不搭。但事实证明,他们挺合拍,靠的是彼此尊重和共同目标。 1996年,张建全的妈妈提出要从老家搬到深圳跟他们一起生活。张建全二话不说就答应了,觉得照顾老妈是天经地义的事儿。可张凯丽这边,心里有点打鼓。她那会儿住的房子不大,两室一厅,平时拍戏忙得脚不沾地,回家还得挤时间休息。婆婆要是来了,家里得多个人,东西会变多,空间肯定更挤。她就想着,买套房多好啊,小区里再弄套公寓,既能让婆婆住得舒服,又不互相打扰,多完美的解决办法。 但张建全不这么看。他觉得一家人就得住一起,有个家的感觉。他担心把老妈安排到别处,她会觉得自己是外人,或者嫌他们花钱太多,毕竟老人家挺节俭的。对他来说,家里多个老妈,那是团圆的热闹,不是负担。俩人商量了一下,张凯丽也没多坚持,最后就同意让婆婆住进家里。 婆婆刚来的时候,张凯丽其实有点不习惯。她婆婆是个安静的人,不太爱说话,每天早上扫地,做饭,忙前忙后,也不怎么开口。张凯丽呢,生活节奏快,拍戏回来晚,俩人交流不多,她有时候都觉得家里多了个陌生人似的。但时间一长,事情就变了。有天晚上她拍戏到深夜,回家一看,桌上留着热乎乎的饭,厨房还有个小灯亮着,婆婆在默默洗碗。那一刻,她心里暖了一下,觉得这老太太其实挺贴心的。 后来,她开始主动拉近距离。比如去买菜时,她会问婆婆喜欢吃啥,递给她一捆菜聊两句,慢慢地,俩人有了点默契。1997年,张凯丽生了女儿张可盈,婆婆更忙活开了,带孩子、做家务,啥都管。张凯丽拍戏也放心了,知道家里有人撑着。这么一来,婆婆从“外人”变成了家里不可缺的一部分。 有了婆婆帮忙,张凯丽的事业没受啥影响。她接着演戏,拿奖,忙得不亦乐乎。张建全的生意也越做越大,在深圳商圈站稳了脚跟。女儿张可盈长大后也入了行,考进中央戏剧学院,2013年在音乐剧《绿野仙踪》里首次亮相,现在也在娱乐圈闯荡。 回头看,1996年那次决定挺关键。张建全坚持让老妈住进来,不光是尽孝,还让家里更像个家。张凯丽从开始的不情愿,到后来接受,再到感激,说明有时候,家人凑一块儿,比啥都强。